俄罗斯国政与经济战略研究所:争夺乌克兰之战的世界历史意义
点击“欧亚新观察”
近日,俄罗斯国际政治与经济战略研究所发布文章,对当前俄乌战事进行了评估和预判,并对其世界历史意义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俄罗斯与西方在乌克兰的较量,对世界的撕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重。俄罗斯此次军事行动的成功,将标志着近200年内最大规模的世界势力范围重新划分进程的开端。现将该文编译如下,供参考,文章观点不代表欧亚新观察工作室立场。
俄罗斯展开的迫使乌克兰去纳粹化和去军事化作战行动,成为俄与西方集团的第一次总决战。受美国操控的乌克兰傀儡政权充当西方集团的代理力量。在撰写这篇文章时(2022年3月初),俄军事行动已进行了三分之一,几乎摧毁和正按计划摧毁乌克兰的指挥-情报机关、仓库和运输基础设施。马里乌波尔、奥德萨、克里沃罗格、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哈尔科夫、基辅等乌克兰重要城市完全或部分被包围。包围圈正在收紧,显然为避免发起突击,造成被乌军禁止离开城市、被当作人体盾牌的和平居民的重大伤亡,将完全封锁这些城市。
相对于特别军事行动展开的最初几天,目前进攻的节奏放缓。同时,俄军战略计划正按既定目标和时限完成,而更详细的说明具有战役战术性质,在总体上并不影响完成军事行动的既定时限。鉴于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不给军事行动规定严格的时限十分重要。俄军首次遂行如此复杂的任务,因此不可能预先宣布任何明确的行动时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原则上不存在明确的行动时限,或者在拟定作战计划过程中不规定时限。
鉴于乌克兰领土规模及乌军重兵集群不同的集结地点,俄罗斯从行动开始就没有制定针对乌克兰发动闪电战的计划。行动初始阶段的突然性效果,客观上并不能够持久且终将转化为消耗资源的缠斗。处于所有不利条件下的俄军在乌军事行动中进入消耗资源阶段是无法避免的,也不应该认为俄军的进攻是某种失败或不成功。很明显,俄罗斯武装力量既要避免己方人员伤亡,又要避免伤及平民。这意味着除直接交战外,俄军还要竭力掩护补给线,摧毁敌油料、弹药储备,包围乌军重兵集群及使用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消灭合围之敌。这就是消耗战。
情报显示,乌克兰70%以上的资源已消耗殆尽。没有乌西地区的支援无法补充人员损失;没有西方国家的帮助无法补充武器装备储备;而没有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燃料,乌军无法实施机动,其燃料储备几近耗尽。乌军进行的是阵地战,其远程兵力投送已成为难题。总体上,乌军已不存在对军事行动的战略规划。部队的指挥体系遭到破坏,乌军指挥员、指挥机关与亚速营相关机构和人员时常发生冲突。在袭击俄第二梯队预备队后勤车队,遂行清剿或侦察等行动中,双方发生局部战斗。
显然,军事行动最关键阶段还要持续两至三周。到3月底,战局终将出现根本性转变,乌军作为一个完整的军事建制将不复存在。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将转变为消灭盘据在马里乌波尔、奥德萨、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哈尔克夫和基辅等城市包围圈内的乌军残部,而这些城市的命运将以军事行动与谈判相结合的方式来决定。上述城市无论如何都将被冲破,因为那里没有支撑长期抵抗的潜力。专家们认为将这些被围困的飞地变成类似于叙利亚的拉卡、摩苏尔和伊德利卜。但对叙利亚这些城市的合围并不彻底,阿萨德的反对派武装全部被驱赶到伊德利卜。因此,盘据在那里的反对派武装有机会得到外部的补给增援,以此预防出现人道主义灾难。在乌克兰被包围的大城市不会采用这种方式。城市将被完全合围,补给将只能在俄罗斯的监视下进行,作为居民撤离的交换。之后或突击攻城或接受乌军投降。
俄军应该在3月,最迟在4月上旬完成军事行动最关键阶段的战事,并开始对包围圈展开清除行动。此阶段乌方的抵抗将具有使用破坏、颠覆等手段的游击战特点,时间将持续一年半左右。在新政权政策的影响下,随着生活的稳定及去纳粹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开始对叛乱进行刑事定罪。抵抗人员的游击运动将分化成匪兵和强盗等犯罪团伙。这一阶段匪帮与当地居民的联系将会减弱,其内部开始分化。地下运动领导层开始与联邦政府合作寻找生路,此后叛乱活动走向消亡。在苏联时期,乌克兰就按此路径与地下匪帮开展斗争。伟大卫国战争结束后,经过十年的时间才完全歼灭地下匪帮。有理由认为,在目前进行的俄与西方争夺乌克兰的战争中,去纳粹化的步骤和时限与历史上的类似事件并无太大差异。
消灭车臣匪帮和清除车臣内战后果耗时不长,因为车臣冲突区域面积较小、居民较少。而在乌克兰,由于美国控制了30年,居民的纳粹化已超出西乌克兰地域,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纳粹影响的区域和程度使乌克兰的去纳粹化问题更接近于德国战后去纳粹化问题。德国单纯表面上消除纳粹后果就用了十年时间。在苏联时期,消除国内战争后果同样用了十年时间。鉴此,有理由预测,在结束军事行动和在乌现有领土上组建新政权机构后,需要十年时间解决乌克兰去纳粹化的基本问题。考虑到西方集团将卷入支持乌克兰纳粹地下活动,去纳粹化时限有可能更具不确定性。因为需要在内外两条战线上作战。作为一个问题,俄罗斯将表明未来没有将乌克兰一体化至俄白共同空间的意识形态规划。在苏联时期,基于苏维埃意识形态规划实施(无论是民主德国,还是乌克兰)人民的一体化。这种意识形态规划拥有强大的能量和清晰的价值模式。
在当前形势下,俄罗斯用自身模糊的、掺杂着各种矛盾冲突的意识形态去对抗乌克兰清晰强大的民族主义架构。深入研究制定对军事行动的意识形态保障远远滞后于军事行动本身的推进速度。俄罗斯攻打纳粹化的乌克兰没有非此即彼的精神象征。发现在某地使用前苏联国旗,但不管是怀念苏联、俄罗斯国旗、还是卢甘斯克共和国旗帜都不能作为在乌克兰进行反宣传的武器,在那里被完全洗脑的居民挥舞乌克兰国旗和欧盟旗帜迎接俄军。
信息战即是象征之战,象征的背后寄托着精神信念。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没有鲜明的象征和信念。因为,已经褪色的反法西斯主义概念并不是那种能够希冀以在乌克兰进行成功反宣传的思想,而斯拉夫统一和经济一体化等思想的价值在乌克兰低于欧洲联盟思想和国家排他性思想。这种情况导致俄罗斯精英层在军事行动开始时,仍未结束假定的“西欧派和斯拉夫派”、主权拥护者和全球化拥护者的思想争论。军事行动激起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而思想体系的形成跟不上局势变化,使俄军在乌克兰境内的开进始终承受着俄国内第五纵队的压力。
精英的民族化在俄罗斯处于初始阶段,表现在俄与西方在乌克兰展开军事行动过程中,对军事行动宣传缺乏统一的思想-政治依据。直到目前尚不清楚军事行动结束后,我们还能否恢复与西方的紧密联系?也不清楚冲突现阶段我们的思想舆论应激进到什么程度。要知道,反西方不是思想体系,而只是形成思想体系的依据。对抗的规模、残酷性和组织结构表明,俄罗斯与西方进入“歼灭战”冲突阶段,欧盟比美国表现得更具侵略性。这开始出乎30年来始终将融入欧洲作为最优先政策的俄罗斯上层权势集团的意料。欧盟的侵略性产生出极端非理性的与俄战争方式,不惜任何代价,不计己方损失重创俄罗斯。西方对俄罗斯施加的加持全面信息战和政治战的无底线经济制裁足以证明这一点。
总之,在乌克兰境内展开军事行动过程中,俄罗斯与西方战役战术层级的对抗正升级为战略层级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世界历史意义的对抗,只有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和20世纪末苏联的解体能与之相提并论。首先是因为目前俄罗斯展现出将西方因冷战胜利得到的地缘政治筹码归零,恢复对失去的、沦为受西方保护的后苏联地区领土的控制能力。总有一天,全能的西方对其持有的地缘政治筹码表现出无能为力并将面对生存挑战。
实际上,这是被称作“第二雅尔塔”协议的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区域全球再分配问题。然而,在此新协议签署前,所有冲突方和力量中心都将拼尽全力争取维持或完善各自声明的地位。这一阶段是总体动荡的阶段,战事呈现以下特征。
随着西方失去对乌克兰的控制,将出现“倒下的多米诺骨牌”现象——全球转变的连锁反应。最早于19世纪末兴起,1944-1973年间成形(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会议),目前正处于其力量巅峰的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将动荡至最低谷。我们还是来观察美式和平衰落的特征。它表现在无力保持经济发展的领先速度、无力捍卫帝国疆界的统治地位,以及无力制止对手联合反对霸权。首先是丧失宗主国文化吸引力,其不再成为殖民地效仿的不容置疑的权威和典范。美国已陷入软实力深度危机的时代。
如今,正如孙子所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谋攻》,因为欺骗的方法对它已力所不能及,而打乱对手计划、结盟和意图已无法像过去那样取得成功。先前被习惯称作“第三世界”的国家对国家的主体性抱有日益增长的自信,这使得由单个国家的反抗行为转化为由中国和俄罗斯领导的全球运动。首先,俄罗斯敢于在乌克兰对美国发起军事挑战,这一事实本身在全世界被认定为是美国的失败。美国的回应也只能是经济战和信息战,再次证明其霸权的日益衰落。它焦躁不安地试图维持仆从国的团结。
俄罗斯在乌克兰实施军事行动的成功,标志着近200年内最大规模的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进程的开端。之所以说是最大规模的,是因为参与其中的既包括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丧失帝国地位并认为是战败的国家,如土耳其、法国、德国、俄罗斯、奥地利;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失去帝国地位的国家,如英国、俄罗斯-苏联,以及新的追求领导地位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和伊朗。俄罗斯参与了全部上述三次世界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因此成为打破战后以美国为中心体系的关键推动者。西方在乌克兰即将面临的失败将使世界出现新的变化。
1.土耳其因素
俄罗斯在争夺乌克兰之战中获胜将置土耳其于危险境地,因此对其极其不利。土耳其将失去俄罗斯与西方在乌克兰境内对抗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土耳其在乌克兰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以此强化在高加索、中亚和中东等地区的影响力。应特别指出,土耳其已完全失去在克里米亚的博弈潜力。也就是说,乌克兰失去亲西方的主观性将促使土耳其倒向美国并对其新奥斯曼规划产生怀疑。在高加索地区针对埃尔多安的警钟已经响起。在阿塞拜疆被土耳其完全吞噬后,俄罗斯给了土耳其第一击,降低了安卡拉在该地区的作用,将其排除在参与调解卡拉巴赫问题成员国名单之外,接着,阿利耶夫给了土耳其第二击,他在俄罗斯开始在乌克兰展开军事行动时到访莫斯科,并与俄签署了“联盟协作宣言”。表面上该宣言并不是阿利耶夫对埃尔多安的背叛。在与俄罗斯签署宣言前,阿利耶夫与土耳其签署了同样的“联盟关系宣言”。当前,表面上阿塞拜疆的立场是平衡的,但实际上这意味着承认,不与俄罗斯结盟,阿利耶夫无法想像阿塞拜疆如何独立生存。对于竭力想对阿塞拜疆施加垄断性影响的土耳其,这是不甚光明正大的一击。
俄罗斯在乌克兰取得胜利对土耳其还有一个好处。在亲美乌克兰政权治下,整个黑海地区成为北约,也就是美国的势力范围。这种情况下,土耳其的影响力在下降。在中立乌克兰政权执政条件下,土耳其的重要性在上升,它开始受到所有重要地缘政治玩家的青睐。但综合平衡利弊,在乌克兰中立情况下,对于土耳其弊大于利。土耳其只有退出北约和取得中立地位才能趋利避害,在所有关键地区将自身置于动荡稳定器的强有力地位,而这是提升影响力的大好机会。土耳其上层权势集团意识到这一点,正如其意识到安卡拉目前尚未准备好迈出这一步。对于土耳其,时间拖得越久,因犹豫带来的损失就越大。土耳其上层权势集团内部的争论将会扩大。无论如何,土耳其与美国的亲近都将是被迫和不情愿的。一旦有机会,它一定会努力与美保持距离。也就是说,从失去对乌克兰的影响力和有利于俄罗斯的角度看,无论美国如何操弄都不能取得对土耳其的可靠控制。
2.中国因素(略)
3.欧洲因素
欧盟因失去乌克兰和强硬的俄罗斯,面临着有史以来的最大危机。首先,欧洲愿意承受因终止与俄罗斯经贸项目所带来的巨额费用而完全倒向美国。此举引起欧盟内执政党的危机和上层权势集团与商界的冲突。在欧元疲软和迫在眉睫的欧盟财政危机背景下,欧洲怀疑论有所抬头。英国破坏稳定的角色与法德两国的抵抗发生冲突。结果,欧洲的反对党借机加强自身地位,挤压传统的亲美派欧洲利益集团。在欧盟内部,完全亲美的欧洲官僚机构与西欧国家领导人之间存在发生冲突的理由。当前他们与美国团结一致并在欧洲组织反俄游行。此举既团结了选民,又使反对派不能在批评上得分。在反俄战争狂热升级中,欧洲正在军国主义化。但美国打造的是军事-贸易联盟,欧盟在贸易中因美国的政策而深受其害。抛开北约,法德两国的精英们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因此,目前法德两国在为发展欧洲武装力量的必要性寻找依据。当一切开始平静下来,而这需要经过一两年时间,目前建立的力量资源对德法两国将十分受益。它们与美、英两国的利益冲突已退于次要地位,但不会消失。
俄罗斯在乌克兰取得胜利使继续制裁变得毫无意义。反俄制裁共识将成为泡影。第一个对制裁提出质疑的国家将获得相当大的竞争优势,并在欧盟中取得强势地位。特别是在因能源、化肥和粮食价格上涨形成的结构性危机形势下。美国因乌克兰重回俄罗斯影响力怀抱而拉紧欧洲具有临时性特征。如果军事行动在3月结束并开始新乌克兰的政治进程,西方必将参与其中,而这将使制裁成为障碍。无论怎样,以前的乌克兰主体将不复存在,新乌克兰是新的国际法主体。过去的制裁应该取消并按“新雅尔塔”模式坐到谈判桌前。结束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并开始缩减制裁进程,导致在今年夏季结束前以限制贸易、金融结算和运输联系为内容的主要制裁大部分被取消。欧洲的经济利益将要求其这样做,而西方总能找到“保全脸面”的依据。
美国可能阻碍解除针对俄罗斯实施的一揽子主要制裁,拖延协商欧洲安全新架构的进程。美国将竭力在协商欧洲安全新架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抛开欧洲替欧洲解决所有问题,包括解除制裁问题。美国将强迫欧洲永远维持对俄制裁。
欧盟明白继续拖延时间毫无意义。所有主要事件都已发生,欧洲安全架构不能等,是与俄罗斯和中国达成协议的时候了。钟摆正在摆向另一方。在实力不断壮大的东方盟友强大到不再退让之前,应该尽快与其达成协议。届时,所有人都将担心如何帮助美国“保住脸面”。中国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一步:它建议美国在“一带一路”方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排除这将成为“新雅尔塔”协议的妥协条件。如果美国接受这一建议,英国将成为最主要的受害者。对于英国利益,在新世界里没有给它预留位置。
4.盟国、金砖国家及欧亚经济联盟因素
俄罗斯在乌克兰实施的军事行动是修复前苏联领土整体战略规划中的一环。建立新的联盟完全在最终解决北约威胁俄罗斯及其盟友的要求范围内。俄盟友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通过多向量外交解决生存问题,没有在西方面前维护主权的资源,这是一种投降,整个国家被全球跨国公司控制。也就是说,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正在变成西方的殖民地。首先是因为,无法建立保障技术主权领域发展的统一市场。解放乌克兰,将为在2028年在欧亚经济联盟基础上,以欧亚联盟模式建立联盟国家创造先决条件。2028年前,乌克兰经过去纳粹化和与欧亚经济联盟其他国家的一体化,完成作为地缘政治主体的改造。白俄罗斯也将完成新的政治体制改造,俄罗斯同样完成总统选举,优化政权的垂直体制。这里产生回到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建立斯拉夫联盟主题的基础。布热津斯基说过,只要乌克兰仍作为西方的桥头堡,建立这样的斯拉夫联盟就是不可能的。
在新的现实中,建立斯拉夫联盟的路径可以认为是开放的。但此处应当说明,斯拉夫联盟有可能只是没考虑到与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其他国家建立联盟的可能性。这是斯拉夫联盟自身出现的失误。
一般来说,斯拉夫联盟主题由A·索尔仁尼琴首先提出,将其作为抛弃前苏联亚洲加盟共和国的手段,而联盟首都设在明斯克。索尔仁尼琴建立斯拉夫联盟的思想成为加固苏联解体和首先打击俄罗斯的手段。不仅如此,这个联盟的中心还向西方转移,将莫斯科变成一个省,明斯克变成西方调度交通的“桥梁”,而联盟本身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成为迫使俄罗斯变为西方附庸的手段。也就是说,索尔仁尼琴模式的斯拉夫联盟是一个有害的构想。
苏联时期,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共计贡献了苏联80%的GDP。目前,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以欧亚经济联盟的方式实现一体化。如果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作为联盟国家核心,现在实施斯拉夫联盟方案,而后邀请哈萨克斯坦加入联盟,那么哈萨克斯坦会感觉自己加入一个不平等联盟。三个斯拉夫国家和一个操突厥语国家,哈萨克斯坦对此不能理解也不会接受。因此,当前在完成一系列筹备程序后,先不谋求建立斯拉夫联盟,而是着手建立联盟国家,作为中间环节。为防止在联盟中出现斯拉夫和突厥两大集团的对立,欧亚经济联盟可以作为联盟国家的技术性基础。如果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通过这样的决定,那么其他前苏联成员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向联盟靠近,并与联盟建立各层次的联合关系。阿塞拜疆成为第一个发起国,它不加入联盟国家,但与联盟签订友好合作条约。如果签约视作结盟,那么阿塞拜疆的加入不会出现障碍。格鲁吉亚在乌克兰军事行动开始后,罕见地减少了反俄言论,并拒绝参与制裁。乌克兰加入联盟国家将使格鲁吉亚除加入联盟外别无其他选择。摩尔多瓦有可能出现同样的问题。无论是欧盟,还是北约都不可能接纳它。对俄罗斯和联盟国家的依赖将影响摩尔多瓦的地缘政治方向,该国亲西方势力将受到打压。由此,我们看到前苏联支离破碎的地区开始出现重新联合的趋势,以及对美国及其贸易军事联盟系统衰弱的连锁反应。
还有一个警钟在敲响:美国下大力气拉印度加入其阵营。而当俄罗斯遭到围攻制裁时,印度直接与莫斯科谈判,要求俄罗斯继续向印度出口化肥(三分之二的化肥来自俄罗斯,不可替代)。为此,甚至建议开设俄罗斯卢布和印度卢比的清算账户,这是对美元的打击。印度不支持反俄制裁。美国会提议对印度购买俄罗斯防空系统进行制裁。这意味着俄罗斯对乌军事行动在印度方向对于美国来说出现灾难性的转变。
5.中东因素
沙特阿拉伯不支持制裁俄罗斯和发表反俄言论。石油价格的上涨成为阿联酋与俄罗斯开展合作的关键因素。也门支持俄罗斯。伊朗坚持亲俄立场。伊拉克对俄罗斯表示同情。叙利亚支持俄罗斯,承认卢甘斯克共和国。以色列倾向于支持目前反俄的乌克兰,得到了另一个与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冲突点。
总之,俄罗斯与西方在乌克兰的较量,对世界的撕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美国只能通过施压和展示武力威胁来维持其在中东的地位。俄罗斯和中国正在分化中东,对冲美英势力范围,形成中立于美国的国家集团。考虑到这些国家先前不同程度的亲美,它们目前的中立则意味着倒向反美一方。中国和俄罗斯成为这些国家必选其一的选项。
6.非洲因素
早在俄罗斯展开对乌克兰军事行动前,非洲就展现出不断上升的亲俄同情倾向。中国扎根非洲非常深厚,而这种倾向进一步巩固了非洲国家的立场。西方对此以核武器以外所有对抗手段进行回应。
7.拉美因素
俄罗斯与中国强力介入拉美地区导致与美国在该地区的争斗日趋激烈。以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和古巴为代表的反美国家带得到支持,而巴西和阿根廷正在承受来自美国的防止其倒向俄罗斯和中国的巨大压力。
总体上,始于苏联时期的反美、反殖民地意识在拉丁美洲活跃起来。俄罗斯在乌克兰展开的军事行动导致在拉丁美洲大陆出现反美冲动。俄在乌军事行动成功结束后发生的一切对于美国将成为重回苏联的噩梦。
8.变化的因素
总体上,俄罗斯在乌克兰实施的军事行动引发的改变,不仅具有长期性,而且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世界划分成不惜使用包括核力量在内的所有手段,保护自身市场和主权的贸易-技术联盟。苏联的解体在其遗留的空间制造了力量真空,美国试图填补这一真空,但似乎没能成功。俄罗斯经过30年的努力证明,这只是幻想。世界开始了一个新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俄罗斯、美国、印度和中国将发挥主要作用,欧盟将失去主体性。俄罗斯必须使权力控制在普京手里,为向新技术生活方式转变创造先决条件。在这一时期,关键国家领导人的更替并不合适,因为有可能对尚未完成的全部进程构成威胁。
原文题目:Всемирно-историческое значение битвы за Украину
原文出处:https://russtrat.ru/reports/27-marta-2022-0010-9606
翻译:赵凡
推荐阅读